永康市第二届“匠人新秀”大比武已经在几日前圆满落幕。比赛不限户籍、不限籍贯、不限工作单位、不限年龄,只要是在永康就业创业的工匠均可参赛,体现了永康市政府不拘一格选才用才的强烈意愿。
“‘匠人新秀’是工匠中的生力军和后备库。‘匠人新秀 ’比赛就是为青年搭建成才的平台和舞台,更好地传承宝贵的工匠技艺,不管是传统的传统手工艺还是先进制造业,亦或是日常生活中的行业,都是践行者和中坚力量,也是为把永康打造成浙中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积蓄力量。”永康市人力社保局局长曹法余对记者说。
“匠人是一个行业标准的参与者、修订者、执行者和推广者。‘匠人新秀’大比武这是技师协会寻找技师人才的好机会,使更多的技艺被传承、更多的工匠被发掘。使技能型人才建立一个更完善的人才库,再通过开设培训班、工作室等方式,进行手艺传帮带。”永康市技师协会秘书长李超说。
如今,这一群“匠人”经过这一场较量,回到各自的岗位,又会起到怎样的传帮带作用呢?记者特地探访了几位冠军得主。
胡岩献:坚守,让打铁手艺传承下去
9月22日上午,阴雨绵绵,有了阵阵凉意袭来,象珠镇清渭街村胡岩献的打铁铺里却热火朝天。
炉里的火烧得正旺,胡岩献从熊熊炭火中夹出烧得通红的铁条,抡着铁锤叮叮当当一阵猛敲,顿时星花四溅,场面震撼,很难看出他是一位74岁的老人。
胡岩献从18岁时开始打铁,到如今已经坚持了56年。菜刀在各个市场上并不少见,可用了胡岩献打的菜刀,才明白菜刀的好差有别,体会到轻、快、薄的好处。
2016年,胡岩献参加了永康市第一届“匠人新秀”技能大比武的打铁项目,老当益壮的他,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在技能大比武中夺魁。
“以前已经对打铁技艺的传承看得比较淡了,那年参加比赛的时候,是主办方特地找到老街来,还让我组织一些老伙计来参赛,这让我又有了信心,经过这次比赛后,我就想要尽我自己最大的能力将这份手艺传播开来”胡岩献说。
今年1月,浙江省文化厅公布了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胡岩献凭借着传统打铁项目赫然在列,这也让他更坚定了要将打铁手艺传承下去的信念。
7月的一天,一名中年男子找到了胡岩献的打铁铺,向胡岩献说明了来意。原来,男子是永康人,如今已在江西安家落户,从事的也是打铁行业。此次正是看到了胡岩献拿到技能大比武第一名的消息后前来求教的。
类似的场景在这两年中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不少受益人不远千里赶来向胡岩献请教,胡岩献总是毫无保留的传授。还有的厂家甚至专门找到胡岩献定制,成了固定客户。用他们的话说,老手艺打出来的刀就是不一样。
“我会一直打下去,希望这份手能艺传承下去,在年轻代的手中能够发扬光大”胡岩献说话时眼中满是期待。
秦裕楼:数十年如一日,诚信“金不换”
在永康有句俗语叫“千秧八百,勿如手艺伴身”,以前光靠种田是无法养活一家人,很多人都会选择学一门手艺讨生活,金银加工就是其中一种。
今年56岁的秦裕楼是西溪镇下里村人,16岁时就跟随父亲学打金银的手艺,翻山越岭,涉水过河,走村串户,穿梭在异乡的小道上吆喝生意,足迹遍及多个城市。
1992年,秦裕楼从江西回到永康经营起了如今的金银加工店。在2016年的“匠人新秀”技能比武金银加工项目中,秦裕楼打制的金银手镯精致美观,获得了评审的一致好评,荣获第一名。
“在我们金银加工这个行业里,要想生意好,不仅要有实打实的手艺,诚信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秦裕楼看来,诚实守信是永康金银加工行业中应该牢牢守住的信仰,更是一个匠人的命根。
金银加工行业中,顾客可以自带金银材料也可以选择从手艺人处购买。在这之中,诚信就显得尤为重要。顾客拿来的金银首饰要按时完成,剩下的头头尾尾都必须还给顾客,一丝一毫都不能少。
“秦师傅,上次你帮我外甥女打的金手镯太好看了,而且分量一分不少,下次我也找你帮我打。”24日一大早秦裕楼就收到了来自顾客的肯定,这也让秦裕楼更加坚定自己诚实守信的信仰。
秦裕楼说,手工打制的银饰别具韵味,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所以更不容许有任何的虚假。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也让秦裕楼收获了许多老客户,“客户对我放心,我就要让他安心”。这是秦裕楼的承诺,也是他的工匠精神。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暨杭州工艺周上,秦裕楼带着自己的银壶、银碗等参加了展览,将金银加工的手艺呈现在世界面前,让世界更加了解永康工匠。
程文俊用精准雕琢质量
35岁的程文俊在本届“匠人新秀”技能大比武中,犹如一匹黑马在众多高手中突围,摘得模具项目桂冠。
程文俊在经济开发区的福源模具厂负责模具的售后维修。在从事模具相关工作近10年的时间里,他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行业里的佼佼者,靠的是不断的学习和“吹毛求疵”的匠人精神。
永康作为中国五金之都,五金产业发达,模具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模具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但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磨损等失效形式,此时就需要修模,对模具进行修复。”程文俊说。
修模对精度的要求十分高,根据图纸的设计要求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差。“精准就如同我的生命!”对于修模的要求,程文俊连细微的瑕疵都不放过。有些瑕疵虽然不影响产品质量,但却过不了他自己这关,他会一直做到自己满意才交给客户。
修模要持之以恒,有时候一副模具就得修上半个多月,历经焊、割、镶等多道工艺。《论语》有这么一句话:“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也是程文俊谨记心间的一句话。“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专注和精度的要求更为重要,每一个零部件都要精雕细琢。”
获得“匠人新秀”技能大比武的第一名后,程文俊也成了厂里的名人,他的工作态度也受到了公司领导的多次赞赏,鼓励其他员工向程文俊学习。
“我希望所有的同行都严格要求自己,用精准来雕琢质量,让永康的模具行业绽放光彩,引领模具行业的发展。”程文俊,做好每一件产品,这不但是给公司的承诺,也是对同事的承诺。通过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他们。
不因荣誉而浮躁、不因冷清而放弃,保持品质百年如一日,严谨执着于产品工艺的精益求精,这是永康新一代匠人的工匠精神。
陈美丽:把肉麦饼当成艺术品一样做
揉面、剁馅、调味、做饼……昨天上午,在永康宾馆的面点房内,作为领班的陈美丽一早便和同事们忙活开了。“五金博览会开幕了,这几天,宾馆内迎来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许多宾客,他们都点名要吃永康肉麦饼。我们要努力,让大家记住这个独一无二的永康味道。”陈美丽一边烤饼一边说。
在今年的“匠人新秀”技能大比武中,陈美丽凭借其烤制的一个个外形美观、味道鲜美的肉麦饼,一举拿下了肉麦饼比武项目的第一名。如此精湛的烤饼技术背后,是陈美丽三十余年的潜心坚守。
陈美丽说,30多年前,她来到永康宾馆,成了一名厨师。“那时候厨房里有个师傅,把各种甜品和面点做得又好吃又好看,就像艺术品一样,当时我就想,我也一定要学会做。”
“作为永康人,我们对肉麦饼肯定不陌生,吃过,也见到不少人烤制过,但真当自己动手做时,却发现并不简单。”陈美丽从揉面团开始说起,“面的软硬要适中,太硬揪不起来,太软褶皱会黏糊,面皮要擀得薄切均匀……”
烤制肉麦饼,最关键的是“揪口灌气”:揪出的褶皱最少要达到28个,以32个为宜。揪口要匀而薄,要把气“包”到里面去,俗称“灌气”。肉麦饼的馅不是越多越好,要留有空间“灌气”,让气把馅和面皮撑得鼓鼓的;不“灌气”,肉麦饼特有的香气就会大打折扣。
这次的肉麦饼比武要求选手不能准备任何增味料,仅以鲜肉和梅干菜为馅,这对选手来说是个挑战。但对于平时就对馅料把关严格的陈美丽来说,这并不困难。“平时,我就要求厨房必须用最好的梅干菜和雪菜,根据梅干菜的咸淡不断调试味道。”在美食制作上,陈美丽自认是个不计时间、不计成本的人,有时候宁愿中午不休息也要先把东西做好。”
肉麦饼不仅是永康的美食,更是永康的一种代表性饮食文化。陈美丽有一个美好的设想,退休后,找一块合适的场地,但凡是想要学习烤制肉麦饼的人,她就免费教学,“希望肉麦饼能够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官加明:争当永康电动工具的“智造者”
官加明是三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电动工具装配车间的车间主任。14年前,当他来到永康从事电动工具装配工作的时候,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经过几年的发展,他会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
“十年前,应该是永康电动工具行业最活跃的时候,但那时候整个行业处于粗放经营阶段,标准低、要求低,产品一味地追求市场占有率而忽视了竞争力。”官加明说,在市场竞争的不断冲击下,永康电动工具逐渐意识到了自身的短板,着重提升品质,完善管理模式,最终拿下了“中国电动工具之都”这块“国”字招牌。
官加明将电动工具比作“人”,对他而言,装配一台电动工具就好比了解一个人由里到外的过程:“电动工具内部的构造和接线方式,就像人的器官和血管,是决定一台机器运行优劣的核心。各个零部件是怎么分布的,出了毛病分别会引起什么故障,又该怎么修复。作为装配工,这些要了然于心。”
在此次“匠人新秀”技能大比武中,电动工具项目要求各选手在90分钟内完成4台机器的整机装配。官加明认为,“万变不离其宗”,能否装配好这些基础的电动工具,是检验一名电工工具装配工的合格与否的基本标准。
最终,官加明拿下了电工工具装配项目的第一名。对于理论知识学习,官加明也有自己的深刻认识,他说,对于装配工个人而言,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是职业规划、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对于整个大环境而言,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永康制造才能不断地提高科技附加值,不断地增强区域品牌影响力。
“如今,永康的电动工具已经走上了‘智能制造’之路,‘一机多能’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但是,再强大的机器也需要人为的操作和理论支撑,‘人’始终是决定行业快速、高效发展的关键。”在永康电动工具的转型升级中,官加明早已为自己明确了身份:做一名电动工具的“智造者”。
编辑:章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