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暨首届永康工匠命名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金政
(2016年11月21日 会议中心8301会议室)
同志们:
质量让生活更美好,这句话已经深入人心。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暨首届永康工匠命名表彰大会。原先计划,这次会议与9月26日的全民质量教育论坛一起召开,但为了突出质量工作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市委、市政府决定单独召开一次高规格的表彰大会。今天市四套班子领导全部出席,四位匠人代表作交流发言,朱市长和我都要讲话,充分说明了全面深化质量建设在永康“十三五”时期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开好这次会议,也是对我市质量工作的再动员、再部署、再深化。刚才朱市长已经作了十分全面的总结和部署。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能够再接再厉,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质量建设事业中。其他同志也要以他们为榜样,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为建设好“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贡献更大的力量。下面,我再简单强调两点意见。
一、质量强市和工匠精神一脉相承,是推动永康“二次腾飞”的助力器和加速器。
质量既是关乎区域竞争力的重大发展问题,又是关系社会和谐的重大民生问题,质量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怎么重视都不为过;而弘扬工匠精神又是树立质量意识推动质量强市的前提,两者一脉相承,相辅相成。因此,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牢固树立“质量为上”理念,对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为永康“二次腾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工匠精神是永康发展之魂。永康工匠素有春秋铸
剑、汉造弩机、唐铸铜铳的传统技艺,南宋思想家、哲学家陈亮的“农商并举、义利双行”思想,成为永康五金工业发展的重要文化动力,留下了“五金工匠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的美誉。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资源禀赋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永康企业家独有的创新精神、变革意识、冒险胆略,把人自身变成了资源,成为了永康五金产业核心区的宝贵财富。当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永康的大地,一批先进的能人和一批能工巧匠首先办起了家庭工厂,从家庭工厂然后再去跑市场搞推销,以“四千”精神(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家万户)来推销自己家庭工厂的产品。像我们的铁牛集团,那时候就是八万元资金办起来的一个小加工厂起步的。当前,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两化”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五金产业技术进步步伐加快,产业集中度和龙头骨干企业品牌知名度日益提高,五金手工技艺和工匠精神得到了有效传承,“四换三名”就是在总结永康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推广实施。今年,我市又成功获得“中国五金工匠之乡”殊荣。可以这样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永康人以特有的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和工匠精神,凭借在一亩三分地上的辛勤耕耘,创造了县域经济的辉煌;今后我们在“二次腾飞”的道路上,必须一如既往地弘扬永康的“工匠精神”,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
(二)质量效益是勇立潮头之根。上世纪90年代,我市因为疏忽质量造成区域产品质量问题。1998年我市为提升质量水平,率先提出质量振兴计划,实施“质量立市”战略,树立质量发展意识,成功摘掉了区域产品质量问题的帽子。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我市又紧踩步伐,在2010年,成立质量强市领导小组,把质量立市上升为质量强市,全面推开质量强市工作。通过近几年持之以恒的质量强市创建,目前全市114家企业主导或参与42项国家标准、43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拥有国家级工业产业基地17个、中国驰名商标9只、中国名牌产品6只。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市的质量合力有待形成,特色亮点工作的示范作用有待发挥,“三强一制造”工作有待强化,先进的质量文化建设有待推进。我们发展经济,不只是要把总量的蛋糕做大,而且要把红利的蛋糕做大,把综合效益的蛋糕做大。因此,要不断增强我市“二次腾飞”的经济综合实力和后劲,必须持之以恒地踏上质量效益的波峰浪尖,系统研究制定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规划,更好地发挥质量引领在城市发展中的标杆作用,进一步凸显质量战略核心地位,强化发展的质量效益导向,推动永康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三)工匠精神和质量强市是推动永康区域经济转型的王者之道。我市五金产业虽取得快速发展,产业集聚初具雏形,但面临着“成长的烦恼”。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全省排名看,处于第一方阵下游。2015年永康成功跨入规上工业总产值千亿方阵。但在全省工业强县(市、区)排名中,我市的总得分58.7,排名第18位,与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的滨江区(93.9分)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二是从发展动力看,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潜力不足。目前来看我们的五金产业还是属于“低、小、弱”三个特点,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发展动力不足,缺乏产业核心竞争力。2015年永康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2.44亿元,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仅为5.44%,全省排名第41位,增幅居全省第70位;企业R&D经费支出12.61亿元,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29%,全省排名第45位,增幅居全省第64位,与永康经济发展实力不相匹配。三是从发展基础看,要素集聚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5月份,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首次发布了“2015年浙江省县(市、区)经济竞争力、发展潜力和创新力30强”。我市除了经济创新力跻身14强以外,经济竞争力、发展潜力两项指标都没有进入30强。随着土地、人才、资金等资源红利的逐步弱化,融资难融资贵、互保链风险等给企业融资带来的压力仍然在释放中,这表明,县域经济遭遇 “天花板”。在未来区域经济竞赛中,都市圈经济己经成为重新抢占制高点的“制胜法宝”。
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质量标准品牌意识,大力弘扬永康工匠精神,以品质拼市场,实现永康制造转型升级的“凤凰涅槃”。质量为人人,必须人人为质量。搞好质量,人人受益;搞不好质量,每个人都受到损害。
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全面迈进“质量永康”的新时代。
“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成功创建,使永康制造站在了更高的发展起点上。今后,要进一步把质量放在事关永康未来的重要战略地位,紧紧抓在手上毫不动摇、绝不懈怠,一年接着一年抓,切实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政府要矢志不渝营造一流的质量强市的大环境。一是导向更鲜明。新的起点上,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不能因为创下牌子认为可以歇一歇、停一停,要坚决摒弃“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思想;要趁热打铁把质量学校、品牌打造、服务提升等方面的优势总结好,提炼好,发扬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推进;把当前依旧存在欠缺的地方理出来,补上去,争取再创优势。下一步,各职能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方式,找准切入点,把质量强市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和“两化融合”“四换三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双轮驱动,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使城市质量充实起来,延伸开来,运转起来,确保永康的发展成果叫得响、抓得硬。二是政策更合理。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在政策导向和资源配置上实施结构性、差异化政策,引导资源更多地投向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和社会建设等各个领域。同时,抓紧清理、修改不符合质量导向的政策规定,用政策导向引导各行各业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发展质量上来。三是标杆更突出。充分发挥政府质量奖以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等质量奖项的“指挥棒”作用,树立一批质量标杆企业,激励全社会重质量、讲诚信、树品牌。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永康政府质量奖以前每年评选一次,但永康作为全国首个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县级市,在质量标准的把关上要更进一步,做到精益求精。当年没有符合条件的,可以留到明年再评,在标杆的树立上宁缺毋滥。
(二)企业要矢志不渝追求质量效益的大局观。一是树立百年企业梦想。要有做百年企业的梦想,立志成为载入商业文明史册的企业家,前提就是要树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德国企业拥有无数百年老店,有些企业拥有70%甚至100%的全球市场份额,这与他们长期潜心深料、专注专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分不开。广大企业家要牢固树立“质量强企”的理念,持之以恒地学习德国“工匠精神”,走诚信为本、品牌为基、质量至上的发展道路。龙头企业更要发挥质量引领示范作用,在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自主品牌建设等方面,为其他企业做表率、做榜样,努力成为加快发展的“火车头”、创新发展的“领头羊”、诚信经营的“带头人”。我们五金产业传统的八大支柱行业,要通过“四换三名”“两化融合”等渠道,争取形成更多的“单打冠军”。二是抓住科技创新浪潮。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已经到来,全球已步入“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和智能科技时代。对企业来说,自主创新的能力就是竞争力,掌握与整合高端资源要素的能力就是竞争力。上个月,我市党政企考察团到江苏取经求发展,这是一次找短板、强信心、明方向之旅,更是一次学创新、看智造、见实效之旅。很多企业家回来后深有感触,我们要积极对接苏州先进制造业的创新驱动和工业4.0步伐,希望企业家们进一步在理念上更新,在创新驱动上下功夫,在苦干实干上多努力。永康要打造工业4.0的标杆企业。
(三)全社会要矢志不渝营造“质量兴永康兴”的大氛围。一是发挥舆论引导。充分发挥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舆论阵地作用,精心组织策划一系列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我市质量强市建设中取得的突出成果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曝光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宣传效果,不断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努力营造人人关心质量、人人监督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局面。二是崇尚质量精神。广大社会组织要行动起来,积极提供技术、标准、检验检疫、质量管理、品牌建设等咨询服务,及时反映企业及消费者的质量需求,引导行业诚信自律,促进行业规范发展。以永康质量学校主阵地,加强质量基础研究和学科建设,为社会培养大批质量专业人才,推进质量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广泛调动志愿者、消费者义工团等社会力量,进一步深化“月月质量月”活动,使永康城市质量精神进一步深入人心。三是倡导抱团取暖。沧海桑田方显英雄本色。面对当前我市工业投资增长乏力、项目储备缺乏支撑、金融风险持续叠加的不利因素,我们要客观看待,当前我市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企业碰到的困难也是一时的。在面对危机的同时,关键是要在逆境中抢抓机遇,全市上下和社会各界要团结一致、风雨同舟、和衷共济;企业与企业要互相支持、抱团取暖;政府、企业、银行、行业协会形成合力,不让企业孤军作战、单打独斗,为企业“过冬”营造良好的小环境,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举措的大手笔,战胜前进中的困难。
同志们,质量是关系到我市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长远大计,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以归零翻篇再出发的心态,加快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为永康“二次腾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