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新闻网7月5日消息 金华日报永康分社记者 孙武斌 通讯员 应芳芳
2004年的冬天,家里突然来了一批村民,从小就离开家乡到城里打拼生活的我感到有点意外,压根没想到他们是来请我回村里当干部的,希望我为家乡做点贡献。我一下蒙了:自己管理企业有一套,可管理农村一窍不通啊。在他们的鼓励下,怀着一颗要为村里做点什么的心,我回到了端头村,成为村两委成员,担任村支委。
担任3年村支委后,我对村里的感情越来越深厚。看到家乡面貌确实落后,想想当初入党时立过的承诺,心里感到很内疚,感觉自己离开大家、离开家乡太长时间了。2008年,我通过竞选当上了村主任,当时就与村支书商量制定未来3年要做的事情,从解决村民需求最大的事做起。
端头村共有400多村民,大多在家务农,山脚下的很多农田因没水灌溉基本荒废。我和村支书商量,与水务部门协商,争取了一些资金,不够的我们自己垫付。经过几个月的施工,一个从村口溪里到山脚的电灌设施终于建成。当我查看畅通的水路时,听到村民说“这下再也不用靠天了”,心里有了些许成就感,促使我的干劲更足了。
原来村里办公的地方是在一个破旧的老房子里。记得有一天,村两委在开会,外面大雨倾盆,本来就漏水的办公室,接二连三有瓦片掉下来。那一刻,我决定给村里造一幢综合楼,可庞大的资金缺口却让我犯了难。后来,市里民政部门了解到我们村的实际情况,全体村民看到村两委一心干事的决心踊跃捐款。就这样,总造价70万元的村综合楼于当年就建成了。那一天,村里买了些菜,邀请全体村民一起到综合楼吃了一顿热闹热闹庆功宴。村民们高举酒杯,祝愿端头村越来越好的那一幕,使我至今难忘。
2014年,在全体党员的支持下,我当选为村支书。我积极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力争改变以往党员与普通群众没区别的状况。天是,村支部制定了党员管理细则,约束了很多党员的不良行为,增强了他们的党性。规定每月的党员生活会后,党员必须义务劳动。慢慢地,党员在村民心中树立了良好形象,主动向党支部申请干事的党员不断涌现。
改造村口危桥,拆除整个村庄100多间破旧小屋、粪缸、猪舍时,党员带头,全体村民积极配合,很快完成了整治任务。我们村也先后被评为“金华市村庄建设示范村”、“金华市森林村庄”、“永康市秀美村”等多项荣誉。
作为一名村支书,我身上肩负的责任与压力很大,我会把这些压力转化为动力,努力带领全体村民把端头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带领他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