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应江,给人第一感觉就是朴实之中略显腼腆。用他妻子的话说是,平时不怎么说话,但一说到与石头有关的话题就会说个没完。
近日,记者在舟山镇白岩下村石刻技能大师工作室里看到,一座座栩栩如生的石雕遍布在石头屋的每个角落,这些作品就是出自应江之手。他是一位普通的匠人,在石头上雕琢着自己的梦。
耳濡目染走上石雕之路
白岩下村素有岩宕村之称。村民们靠山吃山,上世纪80年代,打石雕、条石成为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
应江的父亲应世强在当时是村里的打石头老师傅,在附近村庄也小有名气。1974年出生的应江16岁初中毕业,就跟随父亲走上了打石头之路。
缘何走上这条路?应江说,其一是家庭条件因素决定,其二是从小受父亲的熏陶,耳濡目染,自己喜欢上了这一行当。
一把锤子、一根钢钎,开始了他的石雕生活。刚开始学时,经常会敲到手指,鲜血直流。这时,父亲就会对应江说,学好打石头,必须流三斤血,掉三斤肉,如果这点苦都受不了,就别学了。
忍着疼痛,包扎好受伤的手指,又开始“咣咣咣……”打石头了。“十指连心,有时真的痛得吃不消,很想放弃。但是想想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当,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去。”应江边说边给记者看了他两只手。只见两只手满是老茧,有几处还有明显的伤疤。
成立石刻工作室
应江说,特别是近几年,村里很多人都已放弃该行业,另谋出路了。他也曾经动摇过,可最终还是凭借自己对石头文化的那份执着坚持下来了。
据了解,石雕的雕刻纯粹靠用铁锤一点一点敲打出来的,然后用砂纸打磨棱角,使其变得光滑,每件工艺品起码打磨半月至二十多天,甚至几个月,才会成为一件成品,工程耗时很长。“虽然打磨时间长,但每当看到自己完成作品后,心里就会非常满足,感觉做什么都是值得的。”应江说道。
现在,应江所创作的石雕以“造型逼真,手法圆润细腻,纹式流畅洒脱”著称,受到众多石雕爱好者青睐。去年10月,他成立了“石刻技能大师工作室”。
谈其成立工作室的初衷,应江说,只要有一颗经久不衰的工匠之心,石雕就会升华,让更多人从中了解到石雕文化精髓,让年轻人感受石雕魅力,为后人把文化留住。不管怎样,一定要坚持到底,把这门手艺发扬光大。
逼真小猪引来小孩喂食 在工作室里,用石头雕刻的兔子、小猪、狮子、石磨、茶具等各种作品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两只憨状可掬小猪正静静立在猪圈里,似乎与你诉说着它们的故事。应江说,这两只小猪是花了两个多月打造出来的,是自己的得意之作,现在也可称得上本村的一个特色街角小品。“更有趣的事,春节期间,有几个小朋友过来观看,以为是真的小猪,回家还拿了饼干,给它们喂食。”应江说道,曾经有人还想把这两只小猪买走,被他拒绝了,在他眼中,这些石雕作品都有生命有灵魂的。
永康日报记者 童英晓 董碧冰